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茶叶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茶叶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可采取的措施,以期帮助广大茶叶企业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春茶生产与销售,尽可能地减少损失、提升效益。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茶角胸叶甲的为害特点以及2019年英德市茶园该虫的发生特点,并从气象角度初步分析2019年茶园重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4月中下旬降水异常,创同期历史新高,持续阴雨天气让成虫可昼夜取食,是造成了2019年该虫重发生的主要气象原因。2)3月和4月气温偏高,导致幼虫提早化蛹且适宜羽化成虫。3)4月至5月英德市日照时长较常年分别减少24%和45%,3月至5月空气湿度较常年偏高,十分有利于成虫活动且日照少则会大大延长了成虫取食时间。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英德茶圆赤星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气候因素对英德茶圆赤星病发病率的影响,采用广东省英德市2014~2017年的气象资料,综合气候基本要素中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气候特征与英德茶树茶圆赤星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为茶树主要病害的预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春茶生长期的茶圆赤星病发病率比夏茶、秋茶生长期的发病率高。通过回归关系检验,春茶生长期3~5月份的日平均降雨量在11.62 mm时,茶圆赤星病发病率最低,为3.2%;低于或超过11.62 mm发病率就会增加。春茶生长期3~5月份的日平均降雨量和茶圆赤星病发病率呈显著的一元二次相关关系。日照时数、日平均温度和茶圆赤星病发病率呈中等负相关关系。在夏秋两季6~11月份的日平均温度较高、日照较长以及日平均降雨量较少的生长季节发病率都在3.6%以下,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白莺山10个古茶树群落的晒青毛茶为材料,对其生化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晒青毛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碱和可可碱含量差异最大,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差异较小。红芽口茶茶多酚和EGCG含量最高(32.70%和58.59 mg/g),可可碱和咖啡碱含量最低。勐库大叶茶儿茶素含量最高(149.85 mg/g),且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酯型儿茶素。贺庆茶中总儿茶素含量最低,且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非酯型儿茶素。  相似文献   
5.
概述惠州地方特色茶的生产历史、主要产茶县(区)及茶叶生产现状,并采集惠州地方特色茶代表性绿茶、红茶、紫芽茶及代用茶(甜茶、辣木茶)样品,测定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结果显示,惠州客家炒青绿茶含茶多酚21.27%~42.28%、氨基酸1.66%~5.48%、咖啡碱1.80%~3.57%、可溶性糖2.57%~5.75%,水浸出物含量38.22%~53.53%,酚氨比4.96~18.28,其中紫芽茶含花青素1.11%~1.50%(为非紫芽茶的1.69倍),其生化品质特点与广东梅州、河源等地的客家炒青绿茶相近;新近开发的惠州红茶生化品质符合红茶标准,有待进一步发展;甜茶、辣木茶内含物丰富,具有一定保健功效,且多酚、咖啡碱含量低,开发营养功能产品前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体内酶活性在蚯蚓发育期内的动态变化,从生物酶的角度解释蚯蚓对土壤有机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通过蚯蚓-土壤培育试验,在0~100 d内共5次采样测定蚯蚓体内酶与培育土壤中的蚓粪以及未吞食土壤的碳指标。【结果】与试验初期相比,试验结束时,蚯蚓体内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含量无显著变化,酸性磷酸酶(ACP)和脂肪酶(LPS)分别显著增加70.17%和15.14%,而胃蛋白酶(PG)和纤维素酶(CL)显著减少27.48%和53.73%,体内AKP、ACP、LPS、CL和PG对有机碳形态转化起显著性催化作用;接种蚯蚓土壤与对照组相比,轻组有机碳、腐殖质碳和可矿化碳在试验结束后显著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则得到显著提高;未吞食土壤和蚓粪碳库管理指数达到159.97和215.30,分别是对照组1.45和1.95倍。【结论】蚯蚓的存在在短期培育期内没有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但加速土壤有机碳库的转化效率并影响有机碳组分组成,从而提高土壤碳库活度及碳库质量。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杂草防控技术及成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杂草防控策略与成本,为控草技术研发、改进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省茶叶主产区茶企(茶农)所采用控草方式、次数、成本和期望成本,以及对绿色控草技术的认知度与接受程度等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控草策略以人工除草为主(93.94%),机械除草次之(42.93%),化学除草约占8.59%,而绿色控草技术如覆盖稻草、覆盖防草布、间作绿肥等仅占4.55%~7.07%。年均控草成本11507.55元/hm2,平均除草次数4.16次,期望年均控草成本6512.55元/hm~2。各项控草技术中,纯化学农药控草年均成本最低,约为2 805元/hm~2,纯人工控草年均成本最高,约为12 525元/hm~2,人工+绿肥、人工+地膜(防草布)等绿色控草模式成本介于7 500~8 985元/hm~2。绿色控草技术接受程度为84%,实际使用率不到10%。【结论】广东省茶叶主产区以人工除草为主,成本偏高,茶企(茶农)接受绿色控草技术意愿高,但实际使用率偏低。因此需进一步简化现有绿色控草技术实施难度,制定杂草防控规程,并加强绿色控草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丹霞系列白毛茶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粤北仁化白毛茶群体中选育出的丹霞1号、2号(CK)、3号、5号、6号、8号、9号10号和13号等9个无性系新品种(系)的芽叶性状及其1芽1叶原料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参试新品种(系)芽叶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可划分为芽头特大、肥大(壮)、细长,叶形长椭圆、椭圆和圆形,叶色深绿、绿、浅绿或黄绿,叶质柔软、硬、硬厚,叶身内折、平、稍背卷等3大类;(2)制茶感官审评显示,6个新品种(系)加工的白茶品质特征各异,但都是适制“甜醇鲜爽、花香毫香凸显”型高级白茶,其中:丹霞1号制作白茶呈现出“蜜韵花香型”感官特征,丹霞3号表现为独特、愉快的“脂粉香带药香”,丹霞5号具有愉快的“松木甜香”,丹霞8号为浓郁、愉快的“芳草气带草果药香”,丹霞6号、9号芽头肥大、茸毛亮白,兰香甜韵浓郁持久;丹霞10号呈现细腻、愉快的“柠檬香(柚叶)香气”,丹霞13号综合品质稍差,表现为“清甜微花香”特点;除丹霞13号综合得分稍低于丹霞2号对照外,其他各个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均达到或超过对照种,综合品质次序表现为:丹霞1号≥丹霞9号≥丹霞8号>丹霞5号≥丹霞10号≥丹霞6号>丹霞3号≥丹霞2号>丹霞13号.  相似文献   
9.
探明广东茶园春季杂草基本情况,为茶园杂草防控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3—5月,在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3个茶叶主产区31个茶园共620块样方开展茶园杂草群落调查,采用七级目测法,记录样方杂草种类及生长优势等级。调查共发现杂草313种,出现频度高于10%的杂草有126种,其中菊科杂草23种、禾本科12种、茜草科8种、蔷薇科7种、唇形科6种、蓼科5种、豆科4种,以上7个科共包含杂草65种,占据126种杂草的51.5%。出现频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83.87%)和菝葜Smilax china(80.65%)、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77.42%)、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74.19%)、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74.19%)、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74.19%)、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70.97%)、鬼针草Bidens pilosa(70.97%)、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67.74%)、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67.74%)。生长优势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17.42%)、鬼针草(17.19%)、鸭跖草(17.10%)、酢浆草(15.11%)、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12.58%)、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12.19%)、野茼蒿(12.06%)、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10.90%)、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10.65%)、地菍(9.81%)。粤东、粤西和粤北茶区优势杂草存在显著差别,粤东地区以鬼针草、小蓬草、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等杂草为主;粤西茶区以阔叶丰花草、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鸭跖草、假臭草等杂草为主;粤北茶区以小蓬草、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白茅为主。调查初步探明广东主要茶区春季杂草分布状况,为各茶区杂草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广东茶区茶园施肥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茶树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也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物质基础。茶园施肥是茶树提供矿质营养元素和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手段。因此,茶园施肥是茶园管理最重要的常规栽培技术之一。本文针对广东省茶园施肥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根据我省茶树种植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茶园新型肥料开发与施肥技术发展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